02方向导师-云南省农科院

赵国珍    研究员

姓名:赵国珍
导师资格:农艺与种业
Email: guozhenzhao@163.com
地址:昆明市北京路2238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教育背景

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 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生态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年7月至1998年7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1998年8月至2002年7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2年8月至2008年7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8年8月至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研究员

2007年5-11月在韩国农村振兴厅作物科学院作为访问学者工作

2011年3-9月在美国农业部水稻研究中心作为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水稻遗传育种及应用


代表论文和著作

1、2008年,云南高原粳稻与韩国粳稻品质特性比较分析,《中国水稻科学》,第1作者。

2、2009年,Effect of Cold Water Stress on Grain Quality Traits in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from Yunnan Province,rice science,第1作者。

3、2012年,一种高效便捷的水稻DNA提取法及其应用,《中国水稻科学》,第1作者。

4、2014年,云南野生稻抗稻瘟病Pi-ta 基因的检测及分析,《中国水稻科学》,第1作者。

5、2016年,高原粳稻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通讯作者。

6、2019年,基于SSR标记的高原粳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植物育种》,通讯作者。

7、2022年,高原粳稻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西南农业学报》,通讯作者。

8、2022年,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46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中国稻米》,通讯作者。

   9、2024年,优质食味粳稻香软米新品种云粳37号选育及功能基因优势等位基因型分析”,《中国稻米》,第一作者。

10、2024年,“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食味品质稳定性分析”《中国稻米》,第一作者。


科研项目

主持以下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1、2007年-2010年,主持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南方早籼稻品质改良与抗逆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云南省)课题。

2、2009年-2012年,主持云南省基金项目“云南软米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项目。

3、2017年-2020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西南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项目“高产、优质、耐热、适应性广的粳稻和香型软米新品种选育”课题。

4、2018年,主持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省级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粳稻香软米品种“云粳29号”示范推广。

5、2020年,主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优质香软米云粳37号绿色生产技术及品牌创建示范”。

6、2021年-2025年,主持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

7、2021年,主持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优质稻绿色生产技术集成示范”。

8、2021年-2023年,主持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绿色轻简技术集成”中“优质广适水稻新品种选育”课题

9、2021年-2025年,主持云南省级人才项目“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

10、2023年-2026年,主持云南省科技人才与平台计划-云南实验室建设专项“农业种业成果集成创新与转化示范”中“大理粮经协同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人才项目

1、云南省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2、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


教育教学

作为研究生导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担任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期间,培养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


成果奖励

1、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3等奖9项,日本育种学会奖1项

2、获以下荣誉

(1)202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2022年获云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3)2016年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4)2015年获第七届云南省青年科技奖

(更新时间: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