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通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德国马普所国际知名的运动生物大分子专家Freidrich Kragler博士受邀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01

2025年7月31日,应云南大学农学院张守栋教授邀请,国际知名的运动生物大分子专家Friedrich Kragler教授到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并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Lost in translation? dentificationand Function of Graft-mobile mRNAs》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由副院长汤开磊副研究员主持,我校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Friedrich Kragler教授作报告

Kragler教授长期致力于植物细胞间通讯与RNA长距离运输机制研究,是该领域的国际权威学者。在本次报告中,Kragler教授首先以日本电影《Lost in Translation》为题,生动阐释了植物中“运动信使RNA”的概念、细胞内及长距离运输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发生部位。在界定“运动mRNA是什么”时,Kragler教授深入剖析了其鉴定过程中常见的误区,并明确了准确鉴定运动mRNA的关键方法。关于“如何进行运输”,他重点介绍了其团队鉴定的两个m5C RNA 修饰的阅读蛋白(reader)——ALY2和 ALY4以及它们如何介导运动mRNA从细胞核转运至细胞质。Kragler教授强调,除了RNA碱基修饰(如m5C),RNA本身的基序结构也是运动mRNA实现长距离运输的决定性因素。在阐述运动mRNA的功能方面,Kragler教授展示了利用基因突变体嫁接实验的重要发现:GRP7 mRNA 的运输对于调控根发育的昼夜节律至关重要。同时,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团队鉴定到运动mRNA主要发生在特定的组织细胞类型中,例如木质部附近的中柱鞘细胞、皮层细胞以及形成层细胞。这一发现为理解运动mRNA多源自胁迫响应和发育相关基因提供了细胞层面的解释。最后,Kragler 教授特别介绍了我院张守栋教授在其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开创性工作。基于此研究,团队发现将非运动的mRNA分子与特定转运RNA分子融合,可赋予原本不运动的mRNA以长距离运输能力,并能在受体组织中表达蛋白质。这一原理已被成功应用于开发非转基因、可稳定遗传的基因编辑技术,为作物生物育种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新型技术工具。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反响热烈,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深入而活跃的讨论。汤开磊副院长对本次内容前沿、内涵丰富的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对 Kragler 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他在总结中特别强调了 Kragler 教授团队“从基础机制探索到创新技术开发”的成功范式,及其研究成果对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变革的重大意义。汤院长勉励在场师生学习 Kragler 教授团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锐意创新的科研精神,勇于探索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未知奥秘。

与会师生与Friedrich Kragler教授交流

Friedrich Kragler教授现为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课题组组长,拥有维也纳大学遗传学(2004)与波茨坦大学RNA生物学(2019)双项特许任教资格。他致力于植物细胞间通讯与RNA长距离运输机制研究,聚焦韧皮部信号传导、胞间连丝调控及运动RNA功能解析;其团队开发的嫁接介导基因编辑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 2023)成功实现跨组织无转基因突变育种,为作物改良提供新范式。作为欧盟EROSynergy计划(630万欧元,2018-2024)核心领衔者,他联合国际团队系统性解密植物运动RNA功能;同时主导多项产业合作(累计经费>178万欧元),获CRISPR嫁接育种等国际专利4项,显著推动技术转化。迄今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Plants等期刊发表论文>55篇,并60余次受邀于EMBO等国际会议作主旨报告。

部分师生与Friedrich Kragler教授合影留念


来源:作物表观遗传和生物育种实验室

编辑:陈长赓 责任编辑:陈蕊 审核:王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