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暑期调研实记Day4
7月14号上午,云南大学暑期调研小组走进蒙自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石榴基地,本项目是2018年该公司在蒙自引进全球软籽石榴专利品种进行大规模种植,目前种植面积为3000亩,高纯度苗木,从源头保证苗木和果实品质。

该项目采用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覆黑白膜技术做到省水、省肥,在施肥的环节采用机械化,节省人工,运用先进的Y字型搁架种植模式及专业的园艺操作,可以做到不套袋,大大增加果实营养物质积累,提高果实品质。实现农业现代化、标准化生产,达到优质高产、节能高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相关产业及当地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率,全面推进科技兴农,加快农业现代化生产的进程,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运用现代化产业种植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蒙自“林果乡村·生态家园”建设。

随后调研小组又来到了蒙自有机红阳猕猴桃示范基地,该基地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1200亩,是云南省红心猕猴桃个体种植面积最大的示范基地,严格按照国家有机水果种植技术规程进行管理,严格使用有资质的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不使用化学农药,到现在有机肥投入量大,并且全部用生物农药来防治病。由于位于北回归线上光照强,蒙自基地种植的红心猕猴桃一是颜色比较鲜艳;第二是果肉的密度要超过市场;第三是果心比市场上的猕猴桃要小。种植有机红心猕猴桃的项目定在了蒙自市,是因为相信蒙自能种得出来最好的猕猴桃,经过两年的精心培育,今年红心猕猴桃开始挂果,品质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7月15日进入了调研的最后一天,调研小组来到了元阳哈尼梯田水稻种植基地,随着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无数游客慕名来到元阳,宏伟壮丽的哈尼梯田如一台台步上天堂的阶梯凝聚着哈尼先辈们的智慧与辛劳,无时无刻变化着的美景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惊叹不已、流连忘返。然而,特殊的地形和传统的耕作方式决定了哈尼梯田的农业产业在低水平线徘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面对难题,元阳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在保护哈尼梯田的前提下对千年哈尼稻作系统进行深入挖掘,开发出“稻鱼鸭”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种养模式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使传统农业单一的水稻收益转变为水稻、梯田鱼及泥鳅、梯田鸭及鸭蛋的综合收益,实现“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水稻、鱼和鸭自身生长特点和规律,在梯田里种植水稻的时候,按时间节点养鱼、养鸭。通过鱼、鸭的游动、采食和排泄等活动,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和疏松土壤,增加有机肥,有利于水稻生长;减少了饲料量,还让鱼和鸭成为了真正的生态鱼、生态鸭;稻、鱼、鸭三者之间互惠互利,整个种养殖过程绿色、环保、无污染。以前一亩地的产值仅仅是2000元上下,稻鱼鸭模式下,基本能达到一万元左右,实现了亩产“百斤粮、百斤鱼、千枚蛋、万产值”。
供稿|王光行
图片|王光行